清朝末年,朝政腐败,官逼民反。一支揭竿而起的 捻军家族队伍兵败后隐姓埋名成为煤矿窑工。为了生存,二团总肖太平毅然抛却均贫同苦,不蓄私银的旧规矩,开始艰难人生的新抉择。为了生存,他面对地痞无赖的挑衅,窑掌柜的陷害,忍辱负重,不屈不挠,经过拚力抗争,惨淡经营,日渐成为当地首富。 时代仍在发展,肖太平不断遇到新的麻烦。隐瞒义军身份始终像是悬在头上的利剑,时时对他形成威胁。官府正是借题发挥,对他进行百般敲诈勒索。肖、曹两姓的兄弟也因贫富不均而矛盾日益加剧。甚至他的妻舅曹二顺也与他反目为仇,向他发难,带头歇窑。 在感情的旋涡中,肖太平几乎也无法自拔。他与花船上的风尘女子玉倩儿邂逅,陷入了难分难解的情感纠葛。令他更为难堪的,他把梦寐以求有朝一日再举义旗的理想寄托在子嗣身上,可老天赐他的却偏偏是个女儿。 春秋又是几度,清政府办起了官窑。英国人也竖起了洋井。肖太平更...
出生于清末的熊育英,以自己的切身经验,深感中国之积弱,并进而产生“教育救国”的思想,终其一生,熊氏都孜孜于江西和中国的教育事业:开办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培育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史上的精英人物:邹滔奋、张国焘、饶漱石…… 中国古代有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”之说。许多教育家在教育上都不重著书立说而更重躬行实践,熊育英便是如此。 “吾欲托之空言,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”。在一生漫长的教育生涯中,熊育英虽然并未给后人留下什么教育著作和系统完整的教育思想,然而,他却以自己孜孜砣砣,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,深刻影响着江西近现代教育的历史面貌,为江西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其教育业绩和影响,不仅为近代以来江西教育史上绝无仅有,即使是在近代以后的中国,也是罕有其匹的。 更难得的是,身为教育家的熊育英,身上具有快意恩仇、为国为民的“大侠之风”,“师侠”二字...